入梅以来,我省江汉平原、鄂东地区等水稻主产区遭受多轮强降雨袭击,部分地区渍涝严重。据气象部门预报,未来三天我省大部分地区仍有多分散性降雨天气,7月6日之后全省气温回升至35℃以上,旱涝形势急转易造成“灾后灾”,为科学应对不利天气影响,抓好在田水稻灾后复产工作,发布以下技术指导意见。
一、抢排田间积水
稻田淹水后尽快组织排除积水,不能及时排出积水的,尽量争取让水稻上半部分叶片露出水面,尽量确保大部分稻田淹水不超过三天。雨后温度升高,不能一次性将水排干,避免植株受损后,因高强度叶面蒸发导致青枯死苗。
二、做好灾后管理
(一)早稻。早稻处于灌浆结实期,排出田间积水后,田间适当保留3-5厘米浅薄水层,待收获前7天左右再排水露田。根据成熟情况和双季晚稻栽插时间适时收割腾茬。
(二)再生稻。再生稻处于孕穗末期,排出多余积水后,可亩增施尿素5-6公斤、钾肥4-5公斤做穗肥,并辅助喷施芸苔素内酯等生长调节剂,促尽快破口抽穗,破口前注意防治稻瘟病、稻曲病、稻飞虱,齐穗期注意防治螟虫、稻飞虱、稻瘟病。气温回升后,增加灌水以水调温,有条件的可采用“昼灌夜排”方式,维持田间气候适宜。
(三)中稻。中稻大部分正处于分蘖末期,淹水后倒伏较严重的中稻,可用尼龙绳或稻草捆扎,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,促进稻株尽快恢复生长,部分生机严重受损的中稻,若根系仍有活力,可及时割苗蓄留稻桩作再生稻。受灾较轻的中稻,边排水边清洗杂物,并及时增施速效肥料。因遭遇洪水缺苗少苗的迟播中稻田,特别是虾稻田,要及时补种补苗。
三、及时防治病虫
强降雨过后随着气温迅速回升,高温高湿环境容易造成田间病虫害大爆发,重点防治“两迁”害虫和稻瘟病、白叶枯病等常见病虫害,双季晚稻秧苗要注意防治苗瘟病,培育高素质秧苗。
四、科学补种改种
退水后部分绝收的稻田,可采用生育期100天左右的早稻品种“翻秋”种植,“翻秋”时间以7月20日前为宜,最晚不超过7月25日。早稻品种可选择两优287、冈早籼11、两优152、两优1208、中嘉早17、鄂早19等,杂交稻每亩播种3.5-4公斤,常规稻每亩播种6-8公斤。赶不及“早翻秋”的田块,可结合生产实际,退水后抢种速生蔬菜或生育期短的鲜食玉米、绿豆、薯类等杂粮,弥补灾害损失。